睽違了許久... 在下終於又可以抽空寫部落閣~
而這一次... 經典名車終於來到了第三彈! 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接下來的幾部車幾乎可以說都是當年WSBK的風雲車...
雖然不見得都拿過世界冠軍... 但確實在當時的車壇造成了不小的話題~
尤其是下面要說的這部賽場名駒-工廠代號:RC45 的 RVF750 ~
說到RC45... 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演進史~
1984年~ TT-F1和耐久賽的排氣量上限從以往的1000cc下修為750cc...
HONDA順勢推出水冷V型4缸的RS750R~
它在利曼24小時耐久賽中取得車手/製造商的雙料冠軍!! 而它也正是RVF750的前身~
1985年~ RS750R進化為RVF750... 這是一個大幅度的躍進!!
車架進化為鋁製雙管ULF車架(Ultra Light Frame:獨特輕型車架)~
排氣管也改為4-2-1的左側單一消音器~
1986年時... 後搖臂進化為中心轂體式單搖臂... 也就是後來的普羅臂(Pro Arm)~
RVF車系架構到此於焉成型!!
到了1988年... 車種改良ˋ引擎進化後~ 正式命名為VFR750 (RC30)
經過多項進化後的RC30工廠賽車擁有更高的戰力! 馬力高達140匹!!
1991年時~ 由W.Gardner/M.Doohan兩位車手一起拿下當年鈴鹿8耐的冠軍!!
PS: 到此先做一說明... 很多車友誤以為HONDA的NR750和RVF750有某種程度的關係~其實是沒有的!
1979年時~ NR500賽車的推出主要是為了角逐GP大賽的冠軍~!!
眼光遠大的HONDA在那麼早之前便看出四行程是未來的趨勢...
因此研發出V4 DOHC 引擎的NR500...
NR500引擎採用橢圓形活塞~ 每個汽缸有8支汽門(4進ˋ4排)ˋ2支火星塞~ 每顆活塞有兩支連桿~
以期達到壓縮更多空氣ˋ更好的燃燒效率!! 爆發出更多的馬力!!
但以當時而言... 此革命性的設計仍存在許多問題~
直到1987年~ NR750賽車推出...
和NR500相似的引擎設計~ 排氣量提高到750cc... 於15000r.p.m可以發揮155匹馬力的輸出!!
高性能的NR750引擎展限出無與倫比的寬度動力帶!! 此易於操控的動力特性更是強而有力的優勢!!
然而... NR750賽車並未在賽場上拿下好成績~
當年的利曼24小時耐久賽中~ NR750賽車取得排位第二名的佳績~ 卻於決賽中慘遭淘汰...
HONDA當然不甘心多年的研發ˋ努力付諸流水~
因此市售量產型NR750就這麼誕生了!!
與其說它是集HONDA賽車科技的心血結晶...
在下倒是更願意把它當作是分攤HONDA多年研發成本的賠錢貨!!
相較於RVF車系為競賽而生... NR750自推出到停產都未以廠隊姿態參予任何賽事!!
相較於D16RR的廠車市售耐用化... NR750連當時NR750賽車馬力的一半都不到...
雖然它是第一量搭載橢圓活塞引擎的市售車...
但無法讓騎士真正體會它在技術上突破所達成的結晶... 實在是失去了意義!!
扯得實在有夠遠了!! 言歸正傳吧!!
1994年~ WSBK成為四行程最高級機車賽事...
HONDA挾著RVF車系多年在賽場上的優勢以及經驗累積而推出了RVF750(RC45)
RC45的研發理念是採用:先行開發迎合新規則的賽車~ 之後再施予街道因應車種的改良~
其實當年的SBK規格限量市售車多半是採用此一方式打造~ 也因此讓人更趨之若鶩!!
畢竟這是一般平凡人能最接近工廠賽車的機會... 雖然其實還是天差地遠啦~
那個年代的仿賽車有著碩大ˋ霸氣的身形... 不若現在的仿賽車一般精緻ˋ纖細~
但也因此更彰顯其不凡特質... 讓人無法輕易將目光移開!!
看似肥碩的身形中... 流露著圓潤卻剛毅的線條...
彷彿車身上的每一寸肌肉都為了艱困的賽事而吹毛求疵的鍛練過!!
看似無奇的螺絲... 其實是早期的快拆螺絲~ 只要用起子轉半圈即可卸下(現在的用手轉即可~ 連工具都不用~)
驗明正身的塗裝... RC45字樣~
從1985年到1994年... RVF 工廠賽車一共拿下5次鈴鹿8耐的優勝!!
除了RVF工廠賽車卓越的操控性ˋ無與倫比的耐久力以及優異可靠的穩定度之外...
可以在耐久賽中快速換胎的中心輪轂式單搖臂也是功臣之一!!
只要拆一顆螺絲便可輕鬆更換輪胎~ 沒有卡鉗ˋ碟盤ˋ鏈條ˋ輪芯等問題~
2003年~ CBR600RR剛推出時... 研發部的工程主任伊藤廣吉曾說過...
他們研發600RR的方式迥異於過去旗下其他任何的(市售)機種!!
他們採用了先打造一輛原型賽車... 然後再把它交給生產部門去做修正和變更的部份~
然而相較早於600RR 10年的RC45... 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
當年很多稱為創新的技術以當今來看不過就是那麼一回事~ 在下便不再多提...
但RC45在1994年量產之時...
便已裝置當今MOTO GP採用的正時齒輪組取代正時鏈條的設計~
具備高科技粉末金屬混合材質的鋁製套筒(類似當今的:陶瓷汽缸)~
還有鈦合金製的曲柄連桿ˋ鎂鋁合金製的汽缸蓋ˋ曲軸箱蓋...等~
還有現今流行的後輪扭力抑制器~
而技術成熟的單搖臂更是有著諸多的優勢~
除了剛剛提過的換胎優勢之外... 調整鏈條鬆緊也變得輕鬆愉快!!
日字斷面的高剛性設計大幅提高接地感ˋ實現高穩定度過彎的性能!!
搖臂本體形狀的彎曲可以抑制重心質量的集中化~ 也可以降低鏈條張力引起之搖臂扭曲!!
後煞車系統設置在車輪中心的構造可以防止緊急制動時產生對接地點的扭曲拉扯作用!!
強如RC45~ 應該在WSBK場上大放異采吧?!
的確算是... 因為它強勁的輸出可以在直線道上發揮優勢~
然而... 看似超棒的單搖臂卻反而成了RC45的致命傷...
RC45的車手不斷反應著後輪的不安定感... 尤其是在進彎前的減速和出彎時的加速~
感覺後輪漂浮ˋ滑動ˋ不穩定... 而讓車手無法放手一搏!!
如此使得RC45除了直線優勢之外... 在彎道中幾乎佔不到便宜~
這也讓RC45的車手每每於彎道中陷入苦戰... 在對手前顯得沒有競爭力...
明明是績優股的超強勢戰馬... 卻無法發揮應有的戰力!
更有甚者...
以轉倒收場的情況也時常發生~
每過一站... 就可以看到HRC推出的強化ˋ改良ˋ補強單搖臂... 但問題仍然未獲得改善~
也因此RC45屢屢與世界冠軍失之交臂!!
而未獲冠軍的戰車就像早期生不出男嬰的媳婦一般~ 無法獲得肯定...
RC45戰車像受了詛咒般蒙上了陰影...
一直到1999年~ RC45工廠賽車總算拿下這難得的世界冠軍!!
然而... 那令人又愛又恨的單搖臂已經悄悄的被更換成傳統式的雙邊搖臂了...
HONDA好似打了自己一個巴掌一樣... 讓自己原本自豪的單搖臂黯然退場~
1998年~ 伊藤真一和宇川徹參賽用的RC45工廠賽車已是更換成雙搖臂...
1999年~ 岡田忠之參賽的戰馬也是雙搖臂...
自此以後... HONDA未曾再發表V4引擎or單搖臂的仿賽車~
好似在此跌了重重的一跤... 再也不願去回首這段過去~
接下來要粉墨豋場的是RVF400(NC35)~
嚴格說起來... 它應該才是在下心中經典名車的第三彈~
因為比較有可能有機會擁有... ( 其實入手紅牌重機前 的確考慮過... )
而且性能較溫和~ 比較有機會在路上將其轉速ˋ檔位用盡~ 也就是樂趣較高的意思!
而且它的外觀比起RC45更是深得我心~
不過在下還是先介紹了RC45... 實在是因為它在HONDA的賽車史上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於HRC的賽車研發工程也有不可磨滅的經驗價值存在~
但可別因此以為RVF400就只是RVF750的縮小版複製(紀念)車型喔!!
RVF400當然也有它自己的發展史~
HONDA自1984年起推出由VFR400(NC21)改良的工廠賽車RVF400~
以此RVF400參賽由市售車4行程400cc和2行程250cc混合參戰的全日本TT-F3賽事~
1985年~ 山本陽一選手以RVF400工廠賽車獲得9戰8勝的壓倒性優勢~ 贏得當年TT-F3冠軍
1986年時~ 第一架模仿RVF750採用單搖臂的VFR400市售車誕生~ 編號:NC24
從1985年到1988年... RVF400工廠賽車締造連續4連霸的輝煌佳績!!
1988年~ VFR400R推出... 改款為前雙圓燈ˋ前17後18吋輪框... 編號:NC30
此車幾乎是具體而微的RC30~ 外觀造型如出一轍!! HONDA車迷無不欣喜若狂ˋ趨之若鶩!!
畢竟RC30是高價的限量車~ NC30雖然比一般400級更高價~ 但仍吸引無數車迷購買擁有!!
1994年~ RC45推出... VFR400R也跟著改款升級成RVF400 編號:NC35~
除了全新造型的車頭ˋ整流罩以外...
RVF400用上了當時公升級才會配置的倒立式前叉 (當時的CBR900RR仍配置正叉)~
還有和CBR900RR同等級的異徑對向四活塞卡鉗!! (當時的CBR400RR只配置單邊雙活塞卡鉗)~
除此之外... 還有前ˋ後17吋的鎂鋁合金輪圈!! 這幾乎是SP或SPR等級的規格!!
更卓越的彎道性能ˋ更加成熟穩定的製作技術ˋ更激進前衛的外觀...
無一不讓人驚嘆連連...
說到RVF400的外觀~
其實它是以1992年的RVF750鈴鹿8耐工廠賽車的外觀為藍本所設計...
連DM當中都以此作為主打!!
至於像不像? 客官您自個比較看看吧~
RVF400頭燈屬於方燈略帶圓角... 並往下延伸出折角~ 1992 RVF750工廠賽車亦同!!
頭燈上方兩側三角形開口是模仿當時Ferrari F40進氣導流口的設計... RC45上也有相同的開口~
開口後方的確也有導管銜接至油箱處~ 作為強制進氣充壓用途... 但實際上油箱接導管處並沒有開口接通下方~
空濾也是完整盒型... 沒有開口銜接導管~ 此設計應該只是呼應RC45精神~
但實際上... RC45市售車導管一樣是封閉的... 應該只是方便WSBK 工廠賽車做修改強化之用!!
原廠車架即有防甩頭鎖點... 這不是純競技考量是什麼?! 雖然很多人是裝美觀ˋ奇蒙子爽的...
圓潤碩大的油箱線條讓人感到十分舒服... 的確也符合騎乘時的人體工學~
簡單俐落的指針式三環儀表... 在下還是主觀的認為指針式轉速表最有競技的格調!!
黑底白字一目了然!! 轉速於14500r.p.m進入紅線區... 時速表至180km/h斷油~
兩支進氣導管橫跨三角台上方... 看似妨礙操作~ 其實非但沒有影響... 更添增熱血競技的氛圍!!
當時仿賽車的車尾造型流行燕尾ˋ雙方燈... RVF400全用上了!!
後輪右側的視覺效果... 因為沒有了搖臂和排氣管的阻隔...
可以毫無阻礙的看到絕美的HONDA經典八爪鋁圈~ ( 鎂合金的喔!! )
單搖臂設計的車輛架上單邊駐車架... 整個氣勢又不一樣了!!
這個角度也是好美~ 尤其是那紅白相間的油箱...
這邊雖然單薄了一些... 但這也正是單搖臂車款的特色!! ( 油箱還是好美~ )
很多RVF400車主會為愛車改上單邊雙排氣尾管... 如果在下擁有RVF400~ 一定也要這樣改!!
這部車的照片其實是在日拍抓的... 大概也只有日本會有這麼美ˋ這麼完整的RVF400... 還拉出來賣吧?!
單邊雙排的魅力真的無法擋!! 兩管朝天射... 就是屌!!
太美了!! 真令人無法招架...
當然... 也有人效法WSBK工廠賽車的Castrol 配色~ 整體的質感一點也不輸RC45喔!!
不過那支台灣吉村管大概是唯一的敗筆吧~
這部車應該是在台灣... 只是不知目前是否健在? 又已流落何方?
後記:
RVF400其實一直是在下玩車ˋ懂車以後的小小夢想...
曾經距離它很近~ 就擺在我的眼前... 但車子卻臨時無法發動~ ( 車況好大概真的會買吧?! )
有過海盜400和CBR400RR的經驗... 實在不想再碰車況不明的黑牌車~
畢竟車是買來騎爽 而不是買來修的~ 就這樣與RVF400交錯而過...
那可能是這輩子在下和RV400最近的距離...
只有一個屁股~ 實在沒有能力照顧那麼多車輛... 當然放置也是個問題啦~
如果再有機會讓我擁有RVF400...
我應該會維持最原汁原味的外觀~ 不做其他改裝...
頂多... 加一支防甩頭~
好啦!! 再改個單邊雙排就好~